天冷長輩手腳常冰冷、難入睡!中醫推「泡腳養生」助循環暖全身

健康醫療網/記者黃嫊雰報導 Published:2025-11-19 09:00

陳敬智院長進一步說明,人是少數站立生活的生物,心臟需不斷對抗地心引力,將血液由下往上打回心臟,因此腿部是大量血液流存的重要部位之一。

進入秋冬,民眾又要開始留意保暖!隨著年紀增長,血液循環會逐漸變差,很多人會出現手腳冰冷、晚上較難入睡的情況。除了穿厚衣、多喝熱飲,也常有人推薦「泡腳養生」。腳是人體第二個心臟,日知堂中醫診所陳敬智院長表示,熱水泡腳可為身體帶來暖意,也有助於血液循環,現在還有加入鎂元素草本足浴包,一併加入水中就能輕鬆為泡腳加分。他也提醒,年輕人不妨多關心家中長輩,適時提醒或協助改善手腳冰冷問題,一起暖暖過冬。

血管、神經變差讓手腳易冰冷 簡單3招關心長輩健康

陳敬智院長表示,長輩容易手腳冰冷,主要有兩個原因:一是隨著年齡增加,血管彈性變差,使得血液循環不良;二是神經反應能力退化,使末梢血管和神經對環境變化的反應變得遲鈍,因此更容易受外界溫度影響。有些人甚至因為手腳冰冷而影響睡眠,表示身體可能有潛在的健康隱憂,應該多加留意。

手腳冰冷在女性,以及體型偏胖或患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中更常見,代表心血管或神經功能可能正在下降,後續也可能面臨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,甚至肝腎功能相關風險。老一輩身體稍有不適,通常習慣先忍一忍、怕麻煩他人,因此陳院長也建議,晚輩可透過直接觸摸、觀察長輩是否有手腳冰冷、難入睡等情況,或藉由健檢報告來掌握長輩的身體狀況。

怕冷暗示健康警訊?醫師教你從腿腳看全身循環

陳敬智院長進一步說明,人是少數站立生活的生物,心臟需不斷對抗地心引力,將血液由下往上打回心臟,因此腿部是大量血液流存的重要部位之一;而腿部肌肉的收縮就像幫浦,可協助血液順利回流心臟,在全身血液循環中扮演關鍵角色。
換言之,照顧好腿部的血液循環,例如確保腿部活動量充足,就有機會帶動全身的血液循環效率提升;反之,若腿腳常冰冷,往往反映整體血液循環的狀況都不太好。

中醫解析足浴養生原理 泡腳同時刺激穴位像按摩!

陳敬智院長表示,對於活動量少又怕冷的長輩來說,熱水泡腳是一種簡單又方便的養生方式,腿部遇熱會刺激血管擴張,血液流速變快、流動量增加,進而讓四肢及腦部的血液循環獲得改善。

此外,腳上有三條重要經絡,包括腳底的腎經「湧泉穴」、足部內側脾經的「太白穴」與「公孫穴」,以及大拇趾與第二趾間肝經的「太沖穴」,分別與血液循環和免疫功能有關。按摩這些穴位能帶來局部刺激,而熱水泡腳則能同時刺激多個穴位,也能產生類似按摩的效果、促進末梢血液循環,兩者可以搭配進行。

泡腳不只用熱水 鎂草本足浴包哪些重點可參考?

除了單純使用熱水泡腳,現在市面上有許多足浴包,其中草本路線為大宗,那又該如何挑選?陳敬智院長指出,泡腳用的中藥材與口服中藥不同,選擇草本配方足浴包時,建議可留意傳統上被認為有「溫通」與「活血化瘀」作用的溫性藥材,包括桂枝、艾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紅花、乾薑、威靈仙等,同時也能提升暖和感。

部分足浴包也含有礦物質鎂成分,陳敬智院長提到,已有研究認為鎂元素與神經和血液循環運作有關,實際效果則因個人狀況而異。對於血液循環較差、淺眠或不易入睡的長輩來說,睡前一到兩小時泡腳也觀察到能幫助放鬆。

掌握正確泡腳撇步!中醫:從足浴開始先把腳照顧好

陳敬智院長建議,泡腳可以每天進行,水溫應控制在皮膚可忍受、舒適範圍,約為38°C至42°C,時長建議約15至20分鐘,最長不超過30分鐘。由於泡腳會讓下肢血管擴張、促進血液循環,血壓較低或神經反應較差的長輩若突然起身,可能有姿勢性低血壓風險,建議先稍作休息再站起。若腳部有傷口、感染或糖尿病患者,則不適合泡腳。

雖然全身泡澡對整體循環效果更佳,但陳敬智院長也表示,條件有限的民眾也可以從足浴開始,先把腳照顧好。想在泡腳時多些放鬆感,添加鎂元素的草本足浴包也是不錯的養生選項。


閱讀更多

©2024 , made by 健康市集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