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男性鬍子節 泌尿科醫學會呼籲:哥,你那組要定期檢查!

健康醫療網/記者陳靖安報導 Published:2025-10-28 09:00

隨著醫學會持續與政府、學界、業界溝通並推動政策,台灣泌尿系統癌的治療在近一年迎來了健保給付突破性的「三大放寬」政策。

每年11月全球響應「男性鬍子節」運動,旨在提高大眾對男性健康的關注。然而,相較於女性擁有較高的健康意識與就醫警覺性,台灣男性在面對自身健康問題,尤其是泌尿系統的排尿症狀時,常因認為是老化現象而遲疑就醫。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醫師呼籲,男性應更愛惜自己,因為他們是家庭的支柱,除了建立更好的健康概念,若有健康狀況更應要積極治療。

查岱龍醫師指出,泌尿癌的流行病學和危害性不容忽視。以攝護腺癌為例,不僅是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三位,死亡率是第五位,令人擔憂的是,超過一半以上的攝護腺癌病患初次確診已是晚期,第三期佔了三成,轉移性也佔了三成。而針對泌尿道上皮細胞癌(如膀胱癌),台灣每年新增患者已超過 4,000 多位,其中也有大部分是屬於轉移性的病患,查岱龍醫師提醒男性應更重視泌尿系統健康狀況!

隨著醫學會持續與政府、學界、業界溝通並推動政策,台灣泌尿系統癌的治療在近一年迎來了健保給付突破性的「三大放寬」政策。不僅讓泌尿癌患者的治療可近性明顯改善,也有助延長整體疾病控制與存活時間,更標誌著台灣的癌症治療策略正逐步與國際標準(如NCCN、EAU)全面接軌,尤其自今年10月1日起,針對泌尿道上皮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(IO)取消檢測PD-L1條件,將嘉惠更多癌友。

泌尿道上皮癌:IO療法鬆綁PD-L1限制,更多人受惠

查岱龍醫師指出,接續2024年八月攝護腺癌的荷爾蒙治療給付時間擴寬到36個月,今年六月針對特定基因突變(如BRCA)的攝護腺癌高風險族群,有新型的雄性激素受體路徑抑制劑(ARPI,新一代抗荷爾蒙藥物)健保納入給付,進一步更在今年十月起,免疫檢查點抑制劑(IO)治療在泌尿道上皮癌給付不需要檢測PD-L1表現量,幫助更多台灣泌尿癌友使用新藥。

查岱龍醫師說明,臨床試驗和真實世界數據都顯示,對於化療有良好反應的患者,後續若能接續IO治療作為維持療法,有助於疾病控制與延長存活期。現在解除PD-L1的限制,意味著更廣泛的族群能夠獲得後線的免疫支持,讓治療決策更具彈性,是台灣免疫治療接軌國際趨勢的重要進展。

攝護腺癌精準治療:延長給付與基因檢測導入

除了泌尿道上皮癌的進展,針對日益嚴重的攝護腺癌,健保亦同步擴大兩項給付。過去,針對已產生抗藥性的患者,新型的雄性激素受體路徑抑制劑(ARPI,新一代抗荷爾蒙藥物)雖能顯著延長存活期,但給付有時間限制(例如僅給付兩年)。查岱龍醫師舉例,許多晚期患者在使用「去勢療法合併新型ARPIs」後,臨床可觀察到良好控制(如PSA下降),卻因為時間限制被迫「斷炊」自費,甚至可能因停藥導致疾病惡化。此次給付延長,讓有效的治療可以持續更長的時間,將病人從「階段性治療」推向「長期整合治療」的轉變。此外,針對帶有特定基因突變(如BRCA)的攝護腺癌高風險族群,健保納入PARP抑制劑。查岱龍醫師指出,這類基因突變的患者預後通常較差,單純的傳統去勢治療效果有限。透過政府補助的次世代基因定序(NGS)檢測,臨床醫師能更早識別出合適的病患,將有效的PARP抑制劑儘早導入,而非等到晚期病人體力不支時才給予,提升資源運用效率。

查岱龍醫師表示,台灣泌尿學界肩負著從診斷、手術到藥物治療的全方位責任。學會積極推動「精準醫療、精準健康」的理念,持續與國家的政策制定者溝通,希望將真正的有效治療儘早、且適當地給予病患,隨著三大健保放寬政策的實施,泌尿系統癌治療邁入「精準治療、長期控制、提升治療可近性」的新時代。


閱讀更多

©2024 , made by 健康市集.